进入八月,神京城的天气越发的热,让人有气无力,什么都提不起精神。
八月初八 未时不到
勤政殿内,高大宽阔的宫殿内,时不时有穿堂风从殿门穿过,
一身淡蓝色锦绸团龙常服的杨起坐在御案后的龙椅上,
相隔五步,左右两边的持羽扇的掌扇宫女,有序的给正在批阅奏书的圣上扇着风。
杨起一个时辰前,就在殿内批阅奏书,做一个勤政爱民的明君,是杨起登基以来的长期目标,
“你们真是闲的?”杨起看了一眼面前,这份奏书,没有什么实际的有价值内容,就是在吹捧他这个皇帝,为他歌功颂德,说他杨起是千古圣君,比肩尧舜云云………
好话谁都爱听,杨起也是人,自然不例外,不过,他很清醒,并不是谁吹捧几句就美的找不着北。
杨起双眼一凝,一扫奏书左下角的落款处,御史台费幽御史几个字映入眼帘。
“哼!来人!”
随着杨起一声“哼!来人!”,殿外值守的小太监立刻小跑着进殿,躬身行礼,低着头问道:“陛下,有何吩咐?”
杨起将手中那封满是阿谀之词的奏书狠狠一甩,怒道:“传朕旨意,宣御史台费幽即刻进宫,朕要好好问问他,这写的到底是什么东西!”
小太监不敢怠慢,忙不迭地领命而去。不多时,费幽便匆匆赶到了勤政殿。他一进殿,便伏地叩拜:“陛下,臣费幽参见陛下,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杨起冷哼一声,指了指地上的奏书,说道:“费幽,你自己看看你写的这奏书,全是些无用的吹捧之词,朕要你这御史何用?
朕设立御史台,是让你们监督百官、直言进谏,为朕分忧解难,可不是让你们在这里阿谀奉承、歌功颂德的!”
费幽听了,心中一凛,额头冷汗直下,连忙说道:“陛下息怒,臣一时糊涂,只想着赞颂陛下的圣明,却忘了身为御史的职责,还望陛下恕罪。”
杨起看着他诚惶诚恐的样子,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,说道:“朕念你初犯,罚奉一月,杖三十,但你要记住,今后若再让朕看到这样的奏书,休怪朕无情!”
费幽忙不迭地磕头谢恩:“谢陛下隆恩,臣今后一定痛改前非,恪尽职守,为陛下尽忠效力!”
杨起摆了摆手,说道:“下去领罚吧!”
说完,拿起御案上冰镇过的酸梅汤,大大的喝了一口。
费幽脸上挤出一个难看的笑容,恭敬的躬身行礼,“臣遵旨!谢陛下隆恩!臣告退!”
“恩!~”杨起头也没有抬,挤出一个鼻音。
费幽苦着脸,慢慢的离开了勤政殿,慢慢的向禁军羽林卫的值衙走去。
借他费幽十个胆子,他也不敢违抗杨起的旨意,只能乖乖的去羽林卫领罚。
“好了,你们下值吧!朕乏了!想眯一会儿!”杨起有些懒散的说。
两名掌扇侍女悄悄的对视一眼,互相点了点头,对着杨起行了礼,齐声,“奴婢告退!”
两名宫女手持长柄羽扇,优雅的走下御阶,将长柄羽扇放到合适的角落,才从侧门离开勤政殿。
与此同时,在翠柳宫,淑妃荀悦正于园中的小径上缓缓散步。
夏日的午后,阳光透过繁茂的枝叶洒下,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。
园中的花朵争奇斗艳,散发着阵阵芬芳,可荀悦却无心欣赏这美景。
她身着一袭淡粉色的宫装,发髻高挽,步摇轻晃,本是一副绝美动人的模样,此刻却眉头微蹙,脸色略显苍白。
走着走着,她突然觉得一阵恶心涌上心头,连忙用手帕捂住嘴,身子也微微颤抖起来。
贴身丫鬟灵秀眼尖,立刻察觉到了淑妃的异样,急忙上前扶住她,
关切地问道:“娘娘,您这是怎么了?可是哪里不舒服?”
荀悦无力地摆了摆手,勉强说道:“我……我只是有些头晕,许是这天气太热了。”
话虽如此,可她的手却紧紧地抓着灵秀的胳膊,显然是难受至极。
翠柳宫的管事太监福顺也赶忙跑了过来,他眯着一双小眼睛,满脸堆笑地说道:“娘娘,您可得保重身子啊。
这大热天的,要不还是回殿里歇着吧,别在这园子里受着暑气了。”说着,便伸手去搀扶荀悦。
荀悦点了点头,在灵秀和福顺的搀扶下,缓缓往殿内走去。
刚一进殿,荀悦便忍不住弯下腰,干呕起来。灵秀心疼地轻拍着她的后背,焦急地说道:“娘娘,这可不行,
得赶紧请个御医来瞧瞧。”荀悦虚弱地点了点头,有气无力地说:“那就快去吧,看看我到底是怎么了。”
福顺一听,立刻应道:“娘娘放心,奴才这就去太医院请御医。”说完,他便一溜烟地跑了出去。
……
灵秀扶着荀悦在榻上坐下,又赶忙倒了一杯温水,递到她嘴边,轻声说道:“娘娘,先喝口水润润嗓子。”
荀悦接过水杯,抿了一口,感觉稍微好了一些。她靠在榻上,闭上眼睛,心中暗自担忧:自己这到底是怎么了?不会是染上了什么重病吧?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