雍正搞定了朝内兄弟,目光开始转向朝外势力,思索着从谁下手能够起到震慑作用。
汉朝大将军韩信曾感叹:“狡兔死,走狗烹;敌国灭,谋臣亡!”意思是皇帝通常都是过河拆桥之人,皇位稳固后,定会对功臣下手。
雍正性格冷酷寡恩,连自己的亲兄弟都不放过,更不会放过恃宠而骄的年羹尧。
没错,雍正打算杀功臣以立威望。
雍正三年四月,抚远大将军年羹尧被削夺兵权。哎呀,年羹尧万万没想到,雍正刚坐稳皇位,就把刀架在了他的脖颈上。
他一下子从雍正的宠臣沦为了罪犯,这是犯了什么事呢?
雍正和年羹尧的关系可不一般,年羹尧是雍正的大舅哥,雍正的年妃便是年羹尧的妹妹。
毫不夸张地说,如果没有年羹尧制约当时手握兵权的老十四,雍正当皇帝还真有点悬!
可就是这样一位对雍正有恩的人,最终却被雍正打入大狱。
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,主要是年羹尧居功自傲,太过张狂。
雍正继位初期,年羹尧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,在平定西北叛乱中立下赫赫战功,成为雍正极为倚重的股肱之臣。
然而,仅仅三年后,随着权力和地位的不断攀升,年羹尧逐渐迷失自我。
他开始居功自傲,在西北俨然以“土皇帝”自居。
一个人变坏,身边往往会有出坏主意的人,年羹尧就有两大谋士:胡期恒和汪景祺。
先介绍一下胡期恒,他出身官宦世家,康熙四十四年考中举人。
因父亲与年羹尧父亲交情深厚,自幼便与年羹尧交往密切。
经年羹尧提拔,历任夔州知府、川东道、陕西布政使等职。
后来,胡期恒来到年羹尧身边,他通晓朝章国故,才思敏捷,善于处理复杂事务,深受年羹尧倚重。
汪景祺自幼聪明,但科举之路颇为不顺。
他父亲在朝中为官,便推荐他去胡期恒处谋发展。通过胡期恒的引荐,汪景祺成为年羹尧的幕僚。
为了迅速上位,汪景祺不断吹捧年羹尧,说:“大将军,若不是您,雍正怎能当上皇帝?您战功赫赫,堪称‘宇宙第一牛人’啊!”
换做任何人,身边有人这样不断吹捧,恐怕都会飘飘然。年羹尧就在汪景祺的吹捧下,彻底飘上了云端。
在军中,年羹尧独断专行,任用官员全凭个人喜好,形成了庞大的“年选”势力集团,严重破坏了朝廷的用人制度。
为此,雍正警告过他:“年将军,人狂有祸,天狂有雨,做事得有个底线,希望你能改过自新。”
年羹尧接到圣旨后,心中十分恼怒。想当初,雍正可不敢这样跟他说话。
每次他从西北回京汇报工作,雍正都会带着臣子,徒步到十里外迎接他,臣子们跪在道路两旁,年羹尧骑在马上,眼皮都不抬一下。
雍正甚至还一路小跑,去给年羹尧牵马坠蹬。
其实,这也不能全怪年羹尧,如果不是雍正非要让臣子们行跪拜礼,他又怎会有如此高规格的待遇呢?
这也让臣子们心中满是怨气。
此时,年羹尧找来两位谋士,说道:“二位,雍正对我似乎有些不客气了,难道这小子翅膀硬了?”
“大将军,凭您的威望,朝中皆是您推荐之人,他雍正能有什么能耐动您?雍正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,不必理会他!”汪景祺不以为然地说道。
“老夫认为风向已然改变,大将军应当收敛一些。雍正继位后,连自己的兄弟都下得了手,千万不能让他抓住咱们的把柄。”胡期恒考虑周全,小心劝道。
但年羹尧相信汪景祺的话,觉得雍正不能把他怎么样,依旧我行我素,胡作非为。
年羹尧回到京师,与其他官员交往时,依旧颐指气使。
就连总督、巡抚等封疆大吏见到他,都吓得大气不敢出。
更过分的是,他在雍正面前也日益骄纵,时常做出有失臣礼的举动,比如在御前“箕坐”,毫无敬畏之心。
所谓“箕坐”,就是四肢伸开像簸箕一样坐着,也就是在皇帝面前站没站相、坐没坐相。
同时,年羹尧利用手中权力大肆敛财,贪污受贿,其财富积累之巨,令人瞠目结舌,据说比财神赵公明都有钱。
年羹尧的种种行为,无疑是在挑战雍正的底线。雍正愤怒地骂道:“奶奶滴!给你点阳光你就灿烂,朕能扶持你,同样也能扳倒你!”
雍正发出倒年的信号后,朝中大臣纷纷响应,开始暗中收集年羹尧的不法行为。
随着时间推移,倒年的格局已然形成,雍正帝对年羹尧不再忍耐。
他深知,年羹尧手握重兵,势力庞大,如果不及时遏制,必将成为威胁皇权的巨大隐患,绝不能让他变成当年的吴三桂和鳌拜。
雍正心中不断告诫自己。
终于,在雍正三年(1725 年),雍正帝出手了。
他先是以各种借口斥责年羹尧,逐步削弱他在朝中的影响力。随后,雍正帝抓住年羹尧奏折中出现的“错谬”之处,大做文章,公开指责他对皇帝不敬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