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热风枪的暖流扫过,青黑色的南极大陆开始龟裂。六个红点像被惊动的蜘蛛般舒展触须,细如发丝的金属线从皮肤下层浮现,在无影灯下交织成星图。小刘的激光测距仪发出嘀鸣,投影在墙上的经纬度坐标,与三天前殡仪馆冰柜内侧的霜画血点误差不超过0.03弧秒。
韩默的瞳孔骤然收缩。他想起那个暴雨夜,陈海涛被冰封的尸体嘴角也凝固着同样的弧度。监控录像里,殡仪馆守夜人的供词突然在耳边回响:"冰柜上的霜画...是死者自己用手指画的..."
解剖室的无影灯在试剂瓶上折射出冷冽的蓝光,颜姝的镊尖悬停在质谱仪的进样口上方。当那抹取自纹身颜料的青黑色粉末落入检测舱时,仪器突然发出尖锐的蜂鸣——这是她职业生涯中从未听过的异常频率。
"分子量峰值出现在347.29道尔顿。"她的指尖在触控屏上快速滑动,防护镜下瞳孔骤然收缩,"苯丙胺衍生物结合南极磷虾甲壳素...还有这个羟基基团!"显示屏突然弹出红色警示框,三维分子模型在空气中全息展开——某个苯环结构上突兀地嫁接了三氯甲基。
韩默的咖啡杯在金属台面磕出脆响:"说人话,法医官。"
"凶手把神经毒素做成了温控炸弹。"颜姝扯下被汗浸湿的乳胶手套,手术刀尖点在尸体肋间,"这些纹身颜料在34℃开始分解,释放的代谢产物会破坏下丘脑温控中枢。"她的指尖划过死者腋下电子体温计的记录曲线,"死亡前两小时,他的核心体温被人为抬升到37.8℃——刚好触发毒素完全释放。"
质谱仪突然吐出长达三米的谱图,颜姝的手指在某个锯齿状峰顶停顿。那是她从未见过的分子碎片排列方式——六组甲基像锁扣般环抱着中央的氮原子,分明是某种实验室合成的新型载体。
"看这个官能团。"她将激光笔指向全息投影,"能在皮下脂肪层形成缓释微囊,每天正午体温高峰时释放0.03毫克毒素..."解剖刀突然划开死者小腹,淡蓝色结晶在肠系膜间闪烁,"足够让受害者在第七天午时暴毙,误差不超过十五秒。"
手机在审讯记录本上疯狂震颤,蓝光刺破刑侦队办公室的昏暗。韩默划开屏幕的指尖还沾着老宅门板的铁锈,物证科的邮件附件在视网膜上炸开惊雷——那枚从松木纹里提取的残缺掌纹,正与档案库中"极光号"大副陈志航的右手掌纹严丝合缝。
"这不可能!"他的战术靴猛蹬地面,转椅撞在档案柜上发出巨响。三年前的结案报告从顶层文件夹滑落,泛黄的死亡证明复印件飘到脚边——签发日期是海难发生后的第91天,落款盖着南极特别行政区的钢印。
颜姝的白大褂带着解剖室的寒气卷进来时,韩默正用放大镜死盯着指纹对比图。显示屏上的红色吻合区像血管般蔓延,连掌纹断裂处的分岔角度都精确到0.3度。"系统显示陈志航的骨灰去年清明已经入土。"他的钢笔尖几乎戳破纸质地图,"但殡仪馆的骨灰成分检测显示..."
"碳酸钙占比92%,其余是船用防火涂料。"颜姝的解剖刀在报告上划出刺耳声响,"那盒骨灰里,连一毫克人体组织都没有。"
暴雨中的码头仓库像头匍匐的巨兽,韩默踹开生锈的铁门时,陈腐的药剂味扑面而来。六个空置的冷冻舱排列成六芒星阵,舱壁残留的蓝色结晶在紫外灯下泛着磷光。颜姝的检测仪突然蜂鸣,指向角落堆积的医疗废弃物——印有日文标识的针管上,生产日期赫然是1945年8月。
“这是731部队的遗产。”她戴着乳胶手套的手微微发抖,“他们在复刻人体冷冻实验。”
追捕在午夜的地铁隧道展开。黑影的喘息声在潮湿的空气中格外清晰,韩默的枪口锁定目标后背时,对方突然转身露出整容过度的脸——正是本该在殡仪馆冰柜里的陈海涛。
“你们永远抓不到...”嘶哑的冷笑戛然而止,陈海涛的太阳穴突然鼓起蚯蚓状凸起。颜姝的惊呼声中,暗蓝色液体从他七窍喷涌而出,尸体在三十秒内凝结成冰雕。
解剖刀划开冰层,颜姝从死者胃部取出微型胶囊。X光显示内部藏着微缩胶卷,显影后是张泛黄的人员名单:七个日文名字对应着南极地图上的红点,每个名字后都标注着现代医疗企业的名称。
“跨国器官走私链!”韩默的拳头砸在办公桌上,“他们在利用抗冻剂运输活体器官!”
突袭城北私立医院的行动遭遇激烈抵抗。当特警队攻入地下三层时,六个手术台还残留着体温。颜姝在排污管道找到未销毁的移植记录,供体编号与三年前南极科考队的失踪名单完全吻合。
暴雨如注的码头,韩默的望远镜里出现艘巴拿马籍货轮。小刘的监控截图显示,戴钛合金戒指的手正在指挥装卸印有红十字的集装箱。当海关突检时,六个恒温箱里却是南极磷虾制品——直到颜姝的试剂让包装袋显出血型标记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