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光熹微,天玄峰的雾气还未散去,吕一便早早地来到了传功堂。经过一段时间的识字练习,他终于能够读懂基础的修炼典籍,今天是他第一次正式进入传功堂学习。传功堂位于天玄峰的半山腰,是一座古朴的大殿,殿前广场上已经聚集了不少弟子,有的在练习剑法,有的在打坐调息,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灵气。
吕一站在传功堂门口,心中既期待又忐忑。他知道,传功堂是宗门弟子修炼的核心场所,今天他将在这里正式踏上修真之路。他深吸一口气,迈步走进大殿。
殿内,数十名弟子盘坐在蒲团上,有的闭目凝神,有的低声交谈。吕一找了个角落坐下,静静地等待着传功长老的到来。
不多时,一名中年修士缓步走进大殿。他身着灰色道袍,面容憔悴,眉宇间透着一股疲惫之色。吕一认出,这位便是传功长老刘志刚。刘志刚是玄天宗的客卿长老,十多年前为了筑基来到玄天宗,可惜至今未能突破,整日心思全放在筑基上,对弟子的教学也显得心不在焉。
刘志刚走到大殿中央,扫了一眼在场的弟子,淡淡道:“今日我们继续讲解修炼功法。高阶弟子运行小周天功,低阶弟子运行大周天功,新入门的弟子学习引气入体,至于那些还未入门的……”他瞥了一眼吕一,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耐烦,“先学吐纳之法吧。”
吕一低下头,有些脸红,但他很快调整了心态,认真听讲。
刘志刚开始讲解小周天功,高阶弟子们纷纷闭目凝神,运转功法。吕一虽然听不懂具体的功法内容,但他记忆力极好,得益于这一阵的扫盲,什么丹田、百会倒也都懂,于是暗暗记下。
接着,刘志刚转向低阶弟子,讲解大周天功。吕一虽然还未正式修炼,但大周天功在他听来却是极其的简单。他尝试着按照刘志刚的讲解,调整自己的呼吸节奏,感受体内的气息流动。
最后,刘志刚走到吕一面前,他最烦带凡人入门了,所谓“遣泰山轻如芥子,携凡夫难脱红尘。”没好气道:“你,先学吐纳之法吧。”
吕一点头,恭敬地问道:“长老,吐纳之法该如何修炼?”
刘志刚皱了皱眉,显然对吕一的提问有些不耐烦,但还是简单解释道:“吐纳之法,便是通过呼吸调节体内的气息。吸气时,想象外界之气进入体内;呼气时,想象体内的污浊之气排出体外。如此反复,直到你能感受到体内的气息流动。”
刘志刚马上接着说:“好了,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。你们自行修炼,若有不懂的,自己多悟,修行之路,师傅领进门而已。”说完,他便走到一旁,闭目凝神,显然心思已经不在教学上了。
吕一认真记下,心想:这和大周天功不是一个样么!却也不敢怠慢,开始尝试吐纳之法。他闭上眼睛,深吸一口气,想象着外界之气随着呼吸进入体内,顿觉头皮清爽,脖颈发凉。起初,他并没有感受到任何变化,但随着呼吸的节奏逐渐平稳,他忽然感觉到气海穴处有一股微弱的凉气从体外流入体内。
吕一心中欣喜,继续按照吐纳之法修炼。渐渐地,他感觉到体内的气息越来越清晰,仿佛有一条细小的溪流缓缓流入丹田。而呼气时却无明显感觉。
吕一睁开眼睛,心中有些无奈,但他并没有气馁。他很想问问刘志刚这呼吸为何如此不同,但见其态度漠然,便闭口不言。
左右无事,他回想起刘志刚讲解的大周天功,心中一动,决定尝试大周天功。他闭上眼睛,调整呼吸,想象着天地灵气随着呼吸进入体内,沿着经脉缓缓流动。然而,他很快发现,大周天功并不像吐纳之法那么简单,体内的气息似乎被某种力量阻挡,无法顺利流转。不同于吐纳时气海有气息流动,大周天功要求全身吸气,待到呼气又是由丹田向全身呼气。
吕一皱了皱眉,心中有些困惑。他回想起刘志刚讲解的小周天功,决定尝试运转小周天功。他按照功法的要求,调整呼吸节奏,引导体内的气息沿着下丹田至会阴、尾闾的经脉运行。这一次,他感觉到体内的气息流动几乎凝滞,不得寸进。
吕一停下小周天功,再次吐纳,气海的气流感觉越发明显,忽然,似乎在耳边听到“啪”的一声破裂声,自膻中穴又有气流进入体内流向丹田。这可是个惊喜,吕一停下来思索:这人体窍穴如同经脉上的关卡。凡人的关卡都是关闭的。体内之气与体外之气隔在关卡两边,吐纳吸气时,外界气流强过体内,便可冲破关卡。是了!有些人引气入体很快,一是其灵根强大,与灵气亲和,对关卡窍穴的冲击大;或是其窍穴关卡不牢,易于冲破。我感觉自己兼而有之。如果此时,我把吐纳时的吸气替换为天地灵气,我岂不就引气入体了么?那什么是天地灵气呢?吕一放松全身,用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感受周围。他仿佛自身在温暖的海洋中,日月星辰,天地万物似乎都尽在眼底,他们溢散着光、能、气。这就是灵气吧。吕一深吸一口气。那些物质都聚拢过来。吕一听得浑身窍穴噼啪作响,大量气体涌入体内,最后汇聚丹田。丹田有点涨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