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、冼两位东家离开知府衙门时,心情还是激动的。
建房子卖的巨大利润,让他们心潮澎湃。虽然他们别说下辈子的钱,就是下下辈子的钱都有了,但谁会嫌钱多呢?
何家主请冼家主到自家去坐坐,冼家主欣然前往。
大湾的春天阳光和煦、繁花似锦,只要不下雨,就是踏青的好时光。
何家这所宅子虽是新添置的,也收拾得错落有致。
然而两人现在没有赏景的心情,只想把建新城的事想清楚。
何家主道:“姜巡抚的新城规划,你怎么看?”
这么大一个城啊,若是官府征调民夫来建,没个十年八年都建不成。姜巡抚好魄力,卖地给商贾来修,利用天下商贾的力量,这就会快很多了。
冼家主沉吟道:“工程太大,光靠我们两家是吞不下的。老何,我们合作过那么多年,我说实在话。这个事情,要说稳妥还是接官府工事比较稳妥,由官府预付工程款,以姜巡抚的信用必不至于不给尾款。”
这样没有盈亏的风险,是最稳妥的。
冼家主话锋一转,又说道:“但是富贵险中求,买地盖房,前期投资大,后期的收益也最可观。以姜巡抚的手段,他说以后大湾会成为东南强省,我信!只要大湾兴盛,房价就会一路走高,我们手里有房,就是白花花的银子。”
何东家不由自主地点头。
冼东家接着说:“我们冼家在岭南有些名声,在全国也就那样吧,比不得徽商、晋商的。我也想借此机会,攀上姜巡抚,让冼家更上一层楼。你怎么看?”
他这番话,是真的推心置腹了。
何东家郑重地点头:“老冼,你的眼光是一流的,连你都看好这位姜巡抚,我还有什么犹豫的?听闻姜巡抚要发行银币,我们何家还想接着铸币一事呢!和姜巡抚打好关系,只有不断的好处。”
何家的老本行是银号,官府要发行银币,得有人铸币啊!
若是何家拿下这铸币权,那才是财源滚滚,与之相比,盖房子这种粗活倒不算什么了。
冼家主笑道:“那我们就得尽快决定了,只是在商言商,再信任姜巡抚,也得把风险降到最低。我有个想法,不如让官府以土地入股,这样我们省去买地的钱,房子建好后,按占比给官府红利。如此一来,房子卖不出去的风险也有官府担着,若是卖不出去,只怕官府比我们还着急。”
何家主抚掌一笑:“老哥此计甚妙!若是官府也参了股,他们就会希望房子卖得价格高些,不会给我们限价。再者,百姓知道房子有官府参与建的,对质量也会比较有信心。若是有纠纷,官府也和我们站在一边。”
都是千年的狐狸……两人端着茶杯互敬一杯,都一齐笑了起来。
两人商议妥当,何家主道:“事不宜迟,我们先去找罗大人把事情定下来。”
冼家主一想也是,他们先去报备,便比旁人快一步,至少能拿些好的地段。
两位大商贾带着管事又风风火火地回到知府衙门,谁知正看到闽省大海商钱、包两家笑呵呵地从府衙出来。
那罗鹏还亲自把他们送了出来。
何、冼两家心头一跳!他们还准备和官府谈条件、土地入股呢,若是官府转头去和别家合作,那他们可怎么办?
两人连忙向前和罗鹏见礼。
罗鹏笑道:“大人身体还未好全,回去歇着了,有什么事,明日再说吧。”
何、冼两位与闽省海商表面笑呵呵的打了招呼,只能无奈的告辞。
走出两步,那何家主突然问钱、包两人:“不知两位东家来府衙,可是为了建设新城一事?”
钱、包二人笑眯眯地说:“这几日来府衙的,谁不是为了这个事?如此盛事,我们也愿意为官府出一份力,来日说不定记入地方志,青史留名呢?”
何、冼两人面面相觑,难道姜大人不是最先告诉他们的?
哎呀!看来竞争对手不少啊!
次日,姜丰到了衙门,却是隆重召集了各路商贾一起商议修建新城一事,甚至连高山族的族长都来了……他会提供木材、竹竿等建材。
入座之后,何、冼两位家主连忙行礼道:“我们回去一商议,突然有了一个想法,想说来给大人听听。”
然后,就把希望官府以地参股、共同买房的事说了。
姜丰笑了笑:“本官是文官,对商业不精通,诸位都是老商人了,纵横商场多年,想必比我有经验。不知诸位觉得这个建议如何?”
其他人听了这个建议,都诧异地望了何、冼两位家主一眼。
俗话说“姜还是老的辣”,这个建议可谓把商人的投入、风险都降到最低,拉官府下水。就是不知道姜大人是什么意思?
漕运罗家也来了人,此时说道:“在下认为,这个建议不错。”
有了他开头,其他人议论了一会儿,大多也是赞同的。
姜丰明白,说到底,大家对大佳腊新城还是信心不足,担心房子建了卖不出去,才会有这个想法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