瓢泼大雨如倾盆而下的瀑布一般,猛烈地冲刷着城南旧巷那被岁月侵蚀得有些斑驳的青石板。韩默的身影在雨幕中显得有些模糊,他缓缓地走着,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时间的琴弦上,发出沉闷而又悠长的回响。
警戒线在狂风中瑟瑟发抖,仿佛随时都可能被吹断。它孤独地横在巷口,将这片古老的街区与外界隔离开来,透露出一种让人不安的气氛。
韩默的目光落在了巷尾那座略显破旧的老宅上,那扇紧闭的门板上,残留着一个暗褐色的掌印,宛如恶魔的印记一般,让人不寒而栗。这个掌印与之前三起抗冻剂命案现场发现的血迹形态高度相似,仿佛是同一个凶手留下的罪恶痕迹。
“第四名死者,男性,四十二岁。”颜姝面色凝重地蹲在玄关处,仔细观察着地上的尸体。她的目光落在死者的口腔处,手中的手术刀轻轻地挑起了半片蓝紫色结晶。
这半片结晶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有些诡异,颜姝凝视着它,仿佛能从中看到死者生前的最后时刻。她深吸一口气,将注意力集中在结晶上,仔细研究着其中的成分。
“口腔黏膜有抗冻剂残留,但这次的分子结构多了一个羟基基团。”颜姝的声音低沉而严肃,她的眉头微微皱起,似乎对这个发现感到有些困惑。
韩默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夹起门缝里的金属碎屑,然后将其放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。在放大镜的作用下,原本极其微小的金属碎屑被放大了数倍,其中一个极细微的“S”形纹路清晰地浮现出来。
韩默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,因为他对这个“S”形纹路再熟悉不过了——它与林晟那枚钛合金戒指内侧的防伪标记完全一致!
他深吸一口气,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,然后转头看向正在采证的实习生小刘,语气严肃地问道:“监控呢?”
暴雨如瀑,手机屏幕的蓝光在小刘脸上明明灭灭。他拇指飞速划动着电子地图,雨珠顺着警用雨衣的帽檐滴落在触控屏上,炸开一朵朵模糊的水花。"韩队,这整片老城区的十二个市政监控,上周四凌晨三点二十二分到四点零七分之间全部离线。"他的声音混着雨声有些发颤,"维修记录显示是主电缆遭啮齿类动物破坏,但..."
韩默突然伸手按住小刘的肩膀,警用强光手电的光柱刺破雨幕,直指地图上某个闪烁的红点。"这个便利店的红外摄像头,"他潮湿的皮手套在屏幕上划出蜿蜒的水痕,"距离现场217米,视角覆盖西侧巷口。"
两人在暴雨中跋涉,积水漫过鞋帮。便利店的霓虹招牌在雨中晕染成血色光斑,店员哆嗦着调出监控录像。韩默的瞳孔骤然收缩——凌晨2:47分,一辆没有前牌的白色金杯面包车缓缓驶过画面,后厢门随着颠簸震开半掌宽的缝隙。
"放大这里。"颜姝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,发梢滴着水的手指戳向屏幕。法医手套上的荧光粉在监控画面上留下淡淡光痕,她随身携带的紫外手电骤然亮起。在诡异的紫光下,从车厢缝隙溅落的液体呈现出妖异的钴蓝色,像极了南极冰芯样本在特定光谱下的反应。
"这不是普通渗漏。"颜姝的镊子从证物袋夹出便利店门口采集的样本,玻璃管中的液体在紫外线下泛着同样的幽光,"粘度是水的三倍,挥发性极低,含有苯丙胺类衍生物和...南极磷虾特有的二十二碳六烯酸。"
韩默的战术手电扫过潮湿的柏油路面,突然蹲下身。在距离便利店排水沟两米处,几道扭曲的轮胎印正在雨水冲刷下渐渐模糊。"小刘!"他甩开雨衣下摆,特种相机快门的咔嚓声混着雷声炸响,"胎纹是米其林Agilis CrossClimate,常用于冷链运输车。"
暴雨中忽然传来刺耳的刹车声。三人冲出门时,只见那辆白色金杯在百米外的十字路口急转,后厢门在离心力作用下砰然洞开。一桶蓝色液体翻滚而出,在积水中晕染出诡异的荧光路径,转眼被暴雨稀释在排水沟中。
解剖室的无影灯亮得刺眼,金属台面上的尸体泛着蜡质冷光。颜姝戴着三层乳胶手套的手腕悬停在尸体胸廓上方,手术刀尖在皮肤表面投下颤抖的阴影。她蘸取显影剂的棉签刚触到皮肤,青黑色纹路就像受惊的乌贼般在皮下游动起来。
"把偏振滤镜调到480纳米。"她的声音在口罩里发闷。实习生小刘手忙脚乱地调整光谱仪,液晶屏上的噪点逐渐聚合成清晰的等高线——那些看似杂乱的纹身线条,在特定波段下显露出精确的南极海岸线。
韩默的指节叩在防弹玻璃上,审讯室带来的寒气还未散尽。他看见颜姝的镊子夹起第三块沾血的纱布,浸入装有邻苯二酚溶液的培养皿。淡黄色液体沸腾般泛起泡沫,纱布上的血渍褪去后,露出冰晶状的蓝色颗粒。
"和殡仪馆冰柜上的物质相同。"颜姝将培养皿推入气相色谱仪,转头时防护镜蒙着层白雾,"这些红点不是普通色素..."她的手术刀尖点在尸体的左胸位置,那里有个微微凸起的圆点,"皮下植入物,外层包裹着温敏材料。"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